初期的港口设备工作
徐绍衡同志自小热爱科技,学校时代能自装收音机电视机航海航空模型,从小学开始国家正处于大建设时代,决心为国家在科技上多贡献力量,立志科技报国,由于热爱船舶,考上了大连海事大学。由于文革,1968年毕业后进了海南八所港当装卸工,徐绍衡不愿意默默无闻,主动搞技术革新工作,八所港由于设备故障率高,万吨轮船铁矿石装卸需要三天以上,徐绍衡搞起了装卸设备硫化胶接改造小组,在图书馆废寝忘食地查了水蒸气焓熵图等10天资料,当了回“傻子”,敢于实践,独创设计制造了一台0.5T/H流动式电热中压蒸汽锅炉的关键设备,将当时的铁矿石装卸工效提高了10倍,“万吨轮船装卸不过班”,广东省报及电视台均作了大幅报道,每年为港口创造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。在港口还测绘了日本国留下的设备,画了10多箱图纸给水运规划设计院,为国家港口建设作出了贡献。结束港口劳动开始了船舶设备设计研究工作。
航道局工作
1972年刚到广州航道局,碰到早期仿苏的双抓斗自航挖泥船“海港号”出厂二年无法工作,本人做了几天“书呆子”,重新设计了“电机扩大机挖掘机特征曲线”,使“海港号”挖泥船等大型设备起死回生,效益显著,为广州航道局取得每年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,由于懂得科技成了局里的“神仙”。同时还提出扒吸式挖泥船的UCM全自动疏浚创新方法,大大提高挖泥质量和效率,获交通部科技一等奖。在广州航道局期间共进行23项技术革新工作,并打赢了对日本三菱公司的技术官司,为中国人争得荣誉,三条大型挖泥船去日本免费改造。
上海船研所的船舶自动化设备科研工作
国家恢复考试,1979年徐绍衡考进了上海船研所,徐绍衡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参加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“船舶无人值班机舱自动化系统”,成了主持人之一。该项目有20多个子题,将全船所有设备自动化工程作为一个大系统来开发,获交通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该项目奠定了中国船舶自动化产品的基础。当时世界上出现了“1位”“4位”微处理器CPU,徐绍衡艰苦钻研,二个月下班不回家睡办公室,将CPU应用到船舶自动化项目中,缩小科技与世界的差距。
80年代初还没有中文电脑,船舶自动化需要中文化,考虑到船舶用中文字不超过300个,徐绍衡将国际ASCII字库增改中文库,中文显示打印,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套中文船舶计算机系统CX80,荣获“1986年全国计算机应用成果国家一等奖”,并获“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称号,受李鹏接见。他还主持了“ZCJ-1 船舶主机操纵记录仪”、“船舶注油器监视装置”等。1984年徐绍衡开始主持开发CJBW商船计算机监控系统和CY8800 舰船计算机监控系统产品,十年间安装到275艘大中型船舶和军舰,并应用到出口船舶中,1983年~1996年直接产值近2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