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枝一叶总关情——最高检四位干部挂职云南扶贫纪实
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夹山村村民以前过河出行时,只能靠四根松木搭成的小桥。2016年11月6日,河上建起了混凝土“爱心桥”。新华网 张道营 摄
新华网昆明5月17日电(张道营)初夏的南国,暖风吹拂,草木葱翠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(下称文山州),也已繁花盛开,涌动的浓浓绿意不断向天边延展,仿佛要迎接远道而来的“娘家人”。
5月9日至11日,“‘看得见的正义’涉农扶贫检察官在行动”中央媒体采访团深入文山州西畴、富宁两县,采访当地干部群众,了解最高检挂职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点滴努力和取得的成效。
据介绍,最高检与文山州的缘分已经连续了20多年。1995年,最高检定点帮扶文山州西畴县;2015年,最高检又承接了定点帮扶文山州富宁县的任务。
22年来,最高检先后派出21名扶贫挂职干部,6名支教干部。如今,最高检挂职云南西畴县委副书记时磊、最高检挂职云南西畴县瓦厂村第一书记冀永生、最高检挂职云南富宁县委副书记廉士兵、最高检挂职云南富宁县格当村第一书记秦西宁,接过前辈的旗帜,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奋勇向前。
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 掌握第一手信息
从城市到山村,从机关到基层,如何尽快融入一线工作,是每位扶贫挂职干部均需经过的第一道关口。
正如秦西宁所言,对农村的了解十分有限,没有基层工作经验,刚到格当村时是“两眼一抹黑”,得摸着石头过河。
作为北方人的时磊还经历了饮食关。记者在他的住所看到,客厅开辟出的一小块厨房里堆放着面粉、发酵粉等做馒头的原料,时磊笑着说:“包过几次饺子,冰箱里还有上次做的馒头。”
正说着,时磊从冰箱里拿出了外观并不怎么好看的长方形馒头,“早上把馒头热一下,就去操场锻炼,一天精神饱满。”
冀永生则向记者表示,刚来西畴县时一直吃不惯这里的水煮菜,不加盐,直接把菜或瓜放锅里煮了吃。有时,学着煮点菜,细细嚼下来,慢慢回味,会稍微有些菜香和甜味。
饮食关对挂职干部来说只是小事一桩,扶贫工作该如何抓,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大问题。
四位挂职干部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到,首先要深入一线,掌握基本信息,包括当地的优势、劣势及扶贫对象信息等。
掌握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、历练的过程,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秦西宁说:“因为工作压力大,刚到的头三个月基本没睡过囫囵觉,经常半夜三点醒来,然后就再难入睡。”
秦西宁向记者讲了个小故事。2016年临近春节时,他到当地朋友家去吃“杀猪饭”,很多乡亲聚在一起,场面很热闹,但他们说的当地话秦西宁听不太懂。尽管在礼节上老乡们已经很照顾他这个“远方的客人”,当他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,望着群山深处的落日,眼泪几乎要掉下来。
“苦和累都不算什么,害怕的是辜负百姓的期待。”秦西宁说。
而在短暂熟悉相关情况后,2016年1月12日,冀永生走访了第一个村寨,当地的穷困程度令他触目惊心。他向记者回忆,那天除了偷偷流眼泪就是不停地给大家发烟。
让冀永生想不到的是,更艰苦的考验还在后面。2016年3月22日,他下乡时乘坐的汽车出了状况,刹车失灵,多亏工作队员反应快,及时拉手刹才避免冲出山崖。从那一刻起,冀永生心里生了个念头,“要跟瓦厂村拴在一起了”。
通过扎实的调研,挂职干部掌握了真实的一线信息,为制定脱贫攻坚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比如,秦西宁介绍,格当村的安全饮水提升工程,正是从群众口里得知山洞下有地下暗河,工程队才顺利找到地下水源,饮水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。
咬定青山、稳扎稳打 脱贫攻坚“不忽悠”
脱贫攻坚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百姓的庄严承诺,干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得力与否,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按时脱贫。
最高检挂职云南文山州的四位干部,在掌握当地信息的基础上,精准制定政策,稳扎稳打落实,让当地的致富路子越来越宽。
采访中,时磊常常把“落实”两字挂在嘴边,他说:“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关键在落实,不能当只会‘忽悠’的干部。”
时磊结合云南西畴县定点扶贫经验撰写的论文,在国务院扶贫办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。他将扶贫经验总结为“四个结合”:坚持整体推进与重难点突破相结合、坚持定点帮扶与社会参与相结合、坚持启发觉悟与政策引导相结合、坚持当前脱贫与断代脱贫相结合。
时磊是这样写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文山州西畴县夹山村村民以前过河出行时,只能靠四根松木搭成的小桥。村民杨应普回忆,曾有两名村民被洪水冲走,再也没有回来。
在时磊、冀永生的协调下,2016年11月6日,这条曾经吞噬过村民的河流上建起了混凝土“爱心桥”。据介绍,这座桥可通行10吨重的车辆。
村民杨玉泉站在建好的新桥边,高兴地告诉记者:“以前去县城得走3个小时的山路,一发洪水,啥都运不出去。现在骑摩托车20分钟就能到县城,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卖不出去了。”
时磊还介绍了下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打算,“我们正积极与业务部门协调,采取上级多拿一点、社会捐助一点、企业垫资一点、群众自筹一点、最高检投入一点,力争在2017年底将600多公里的自然村道路全部硬化。”
记者在从西畴县城到瓦厂村采访的路上看到,不少挖掘机正在进行修筑路基的前期施工,村民们用以出行的土路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变成柏油马路。